福建农林大学
我校选育的两个品种入选“2024年福建省国家级优质稻品种展示综合表现优异十大品种”
发布时间 :2024-12-26      浏览:10

      近日,2024年福建省国家级优质稻品种展示综合表现优异十大品种名单揭晓,我校选育的优质稻品种‘禾两优676’‘福兴优臻占’名列其中,标志着我校优质稻育种迈上新台阶。

      禾两优676是我校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、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,用我校选育的抗病两系不育系禾9S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强恢复系福恢676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,已通过国家长江中下游、广西和福建省审定(国审稻20220012,桂审稻2022195号,闽审稻20190006)。该品种在福建作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平均141.3天,比对照早熟1.9天。省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稻瘟病,白叶枯抗性鉴定级别为1级。在省区试中,两年平均亩产673.37公斤,比对照增产6.5%。在两年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区域试验中,平均亩产643.6千克,比对照增产4.2%。经多年推广,田间表现为抗性好、产量高、稳产性好。2023年和2024年入选福建省中稻主导品种,目前为福建省区试中稻迟熟组对照品种。

禾两优676田间表现

      福兴优臻占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我校合作,用优质香型恢复系明轮臻占与优质香型三系不育系福兴A配组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,已通过国家长江中下游、福建省和云南省审定(国审稻20233069,闽审稻20220089,滇审稻2024022号)。该品种在福建省作晚稻种植,全生育期平均124.1天,比对照宜优673早熟1.4天。在省联合体晚稻迟熟组区试中,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,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。两年省联合体区试平均亩产532.1千克,比对照宜优673增产2.6%;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平均131.2天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0.7天。在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中,两年平均亩产638.7千克,比对照增产5.1%。经两年的示范和推广,应用面积正在进一步扩大,2024年入选福建省晚稻主导品种。

福兴优臻占田间表现

      我校历来重视优质稻品种创新,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、福建省种业工程项目、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,培育出一系列抗逆、优质、绿色的优质稻新品种,为我省粮食安全提供种源支撑。